過去、現在、未來
擁有120 年悠久歷史,為雪蘭莪及吉隆坡著名社團之一的「雪隆廣肇會館」,過去歷盡滄桑,於今依然屹立首都,其中興革,當有足道之處,藉供各界對華人社團歷史研究作參考之資料。
創立經過
早在1886 年,廣州府(十六縣:番禺、南海、順德、中山、東莞、寶安、新會、台山、從化、龍門、三水、清遠、花縣、增城、佛岡、赤溪)、肇慶府(十六縣:高要、四會、新興、高明、開平、鶴山、恩平、廣寧、封川、雲浮、開建、鬱南、羅定、德慶、陽春、陽江)兩府三十二縣同鄉,梯山航海,蒞臨斯土者,為數甚眾。僉認為聯絡鄉情,溝通聲氣,亟應成立集合之所,因而發起組織宗親會館,以應環境所需,乃由趙煜、王春臨等君,倡建會館。趙君並慨捐鉅款,以為之倡。當時廣肇人士,群起響應,三行工友,擔任義務建築,藍領同鄉,負責免費運輸,商店捐贈傢俬,群策群力,萬眾一心,充分表現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之崇高精神。故巍峨壯麗之會館,遂於1888 年(即光緒十四年),正式落成,建築古色古香,富有東方色彩,會堂面積一萬餘方尺。
設法置業
會館落成後,廣肇先賢,鑑於有了堂皇館舍,如無固定收入,實難維持久遠,特向富有同鄉趙煜及東興隆陸佑等君,請求免息借款,俾得購置舖業,其後各受託人葉觀盛、陸佑、廖安娘、陸秋傑、辛百卉、張郁才、廖榮枝等君,均贊成斯旨,給予大力協助,先後購置暗邦律十五號、十三號,老北塞街廿三號,道理巷四號、六號、諧街一四七號、一四九、及一七零等舖屋,然後分期收租清還。1974 年,更將諧街一四七、一四九兩屋拆除,改建六層新型大廈。
1994 年,關帝廟重修。1998 年,老北塞街收回以後,因歷經年歲失修,所以眾董事決定重修及加建一層,費用估計30 萬元,並於1999 年6 月完工,會館基礎,更趨鞏固。
排難解紛
當會館成立初期,首要任務,除加強同鄉聯繫,發揚互助精神,對於同鄉發生糾紛,更盡力代為調解。根據統計由1898 年至1902 年,4 年之間,調處事件,多達486 宗。除廣肇兩府同鄉外,即別府鄉親,遇有糾紛,亦常向會館投訴,以免對薄公庭。當時各方評語:「其門如市,其心如水」,可見當時投訴者之信任與踴躍,及判斷者之公正廉明。其後華民護衛司,對廣肇屬人士母子失和,夫妻反目的案件,亦移交會館調處,由於大家都屬同鄉,免除言語隔閡,動之以情,曉之以義,夫妻母子之間,多能前嫌盡釋,圓滿解決回家。
設圖書館
1924 年,為使此間同鄉,得以了解中國情況,社會動態,特開辦圖書報社,分向新加坡、香港、廣州、東京、上海、北京、天津等地報社,訂閱20 餘份報刊,讓各界閱覽。每天自晨至暮,川流不息,對啟發民智,傳播新知發生很大作用。翌年12 月1 日,再創辦圖書館,廣羅古今圖書,達3 萬餘冊,公開供人借閱。其後復蒙南洋書畫社、葉大池夫人、歐陽雪峰先生、黎耀聰先生、丘壽恩先生、冼玉枝女士、梁長齡先生等,各將家藏珍籍,慨贈該館,遂使藏書益加豐富,更吸引各界閱書興趣;在全盛時期,每年閱覽人數,打破6 萬以上之記錄。百多餘年來,對於中華文化之發揚,社會教育之推進,貢獻殊偉,目前圖書館仍在積極改善與發展,惟圖書報社,由於戰後各學校社團商號,多已自行訂閱,而外地報章,又因環境關係,禁止入口,閱書報社之重要性,業已減低,致現有規模,大為縮小。1999 年開始,董事部將圖書館重新策劃,並賦予更大之使命,擴展成為俱有特色之圖書館暨資料中心。除收集雪隆廣肇會館兩府三十二縣之歷史文獻之外,同時徵求全馬各地廣肇會館,以及中國要求提供有關方面之寶貴資料,以豐富充實館藏。
為紀念先賢趙煜君,捐款獻地,倡建會館之豐功偉績,故命名為「趙煜圖書館暨資料中心」作為紀念。
創立義學
1927 年,該館鑒於英校僑生,幼年入學,即習蟹行文字,對於本身文化,完全忽略,長此下去,難免數典忘祖,亟應設法補救,爰設立華文半日學校,俾上下午在英校肄業學生,得有機會補習華文,並聘請房新民博士任校長。50 年來,造就了不少中英文兼通人才,深獲社會好評;中國前駐隆領事許孟雄君,在參觀該校後,特別讚美義學,發揚中華文化,及對英校僑生之偉大貢獻。教育家馬相伯,在該校10 週年紀念時,更寄來寓意深長之題辭:「英屬吉隆坡,僑胞愛國熱,子女入彼校,少小饒鴃舌,漢文雖國粹,不在科學列,父老憂被化,廣肇義塾設,語文貫中西,佉盧與倉頡,成立僅十年,濟濟多俊哲,但願熱腸人,繼續莫中輟。」該校校舍,在拆卸改建六層大廈後,在會館後座,增建一座兩層之新校舍,弦歌不輟,永奠百年樹人之基。
慷慨輸將
當馬來亞尚未獨立以前,中國抗戰正殷之際,秉著國家興亡,匹夫有責之義,曾獻捐巨款1 萬元,兼購救國公債2 萬元,且向會員募集購公債15 萬元,輸將數額之大,轟動全馬各州,備受中國當局讚揚;至於桑梓水災、兵災,亦盡力推動同鄉,頻施仁漿義粟,貫徹救濟桑梓之創館初意。
慘痛回憶
在馬來西亞淪陷期間,本館曾遭慘重損失:
- 諧街一四七、一四九兩舖,被日軍憲兵強佔,分文不給,歷時3 年零8 個月。
- 日軍為充實侵略軍費,曾令全馬華人,繳交奉納金5000 萬元,本館因薄有資產,被攤派15000 元,繼續又被徵收社團財產稅94000 餘元,在派額未還之前,限令將全部產業呀蘭送交正金銀行抵押,其後迫不得已,將暗邦十五號舖屋變賣,始將呀蘭贖回。
- 日軍統治伊始,對稍具抗日意識圖畫,嚴厲取締,一旦發現,難免罪戾臨身。圖書館擁有不少上述圖書,為免麻煩,迫得忍痛焚燬,損失已經很大,更因憲兵爪牙,軍方宣傳部人員,不時前來借書,予取予攜,有借無還,遭劫益多,故1945 年起,即將館門關閉,實行停止借閱。
紀念先賢
先賢趙煜君,不獨創建會館,具有殊勳,尤對免息借款購業,更借出現金9000 元。該館為崇功報德,特在章程中,明文規定,每年春秋祭祀時,聯同前往趙公墳前拜祭,俎豆馨香,將與會館同垂不朽!
除趙煜君外,百多年來,復賴已故陸佑、葉觀盛、陸秋傑、張郁才、廖榮枝、辛百卉、陳永、黃發、梁湘廷、歐陽利、陳占梅、劉贊臣、辛厚慈、黃寶之、曹堯煇、梁長齡、龍裕源、楊思齊、辛官政、黃祖耀、陳德熾、甄國燦、梁致云、陳泰楷、霍應培、丘壽恩、趙如南、黃譚順、陳志雄、蘇炳佳等君之不辭勞苦,同心協力,故能把會務發揚光大,蔚成今日之規模。
關帝廟重修
關帝廟座落於本會館內168, Jalan Tun.H.S.Lee,屬於本館下轄之產業,建於光緒14年(公元1887年)。歷史悠久,遠近聞名,加上地點適中,位於首都心臟地帶,香火鼎盛,是我華裔同胞心目中最崇敬之廟宇。同時,其古色古香之設計,深獲中外遊客所喜愛,而成為獵影之對象。但因年代久遠,已超過一個世紀之歷史,受風雨之摧殘,已成為敗瓦禿牆,每逢滂沱大雨,幾成澤國。在1994年第107屆董事會,認為有必要重修關帝廟,逐成立重修委員會。首先由本會撥出款項外,並發起募捐,獲得社會人士之熱烈反應,解囊捐助,集腋成裘,互相合作,在一年之內,逐告落成開光儀式。
吉隆坡廣東義山
本館在過去104 年中,與廣東義山關係,似乎淵源特深,不獨創辦初期,葉觀盛、趙煜、陸佑等君,不辭勞苦,殫精竭慮,倡議及籌劃,卒使義山組織,建立起來,迨後歷屆總理由本會館代表充任者計有:東興隆任職8 年、陳秀蓮2 年、辛百卉3 年、陸運懷7 年、楊思齊1 年、歐陽利2 年、陳占梅3 年、曹堯煇13 年、趙如南14 年:由本會出任總理職位者,共長達54 年,佔據廣東義山百年歷史之二分之一以上,至於充任副總理、財政、及司理者亦眾,諸公任職期間,籌謀規劃,厥功甚偉。
義山創立初期之開闢費,及由各府屬會館,分向殷商與熱心人士募捐,獲得各方熱烈響應,計廣肇會館籌得4000 元、瓊州會館1000 元、潮州八邑會館600 元、惠州會館480 元、赤溪會館280 。共計6360 元,而本會館所籌措之款項超過一半。捐款雖不多,但舊機場路之廟宇(廣東山亭、於1909 年建成)與道路,相繼完成。
1925 年義山為方便掃墓者小憩,乃興建涼亭10 座,本館除率先捐建築義亭外,並徵求同鄉捐建者有陸運懷之小憩亭及仰止亭,林翠蘭女士之挹翠亭、張郁才之清佳亭、廖陸氏之息影亭、東興隆之翼然亭、陳振永之掛劍亭、梁湘廷之適安寧、陳沛雄、陳熾雄、何文楷合捐之愛日亭及望雲亭等。其後又有李遠虹、李岳南兄弟合建念慈亭於新街場義山。由上述之歷史記載中,可窺見由本會館先賢們在草創初期,所投入之人力和籌措開闢費,及日後之運籌帷幄,均佔有極大之功績。先賢們所付出的心血是既深且厚。因此,廣東義山章程規定凡府屬會館得選3 名代表為董事,本館為管轄32 縣之廣州及肇慶兩府之會館,故規定派六名代表參與義山董事之行政。而潮州、惠州、嘉應、海南各派3 位代表,茶陽只屬1 縣,只可委派1 名代表,共19 位組成董事會,並建議義山產業受託人,由廣肇會館2 人,瓊州、惠州、潮州、嘉應等會館各1 人,共6 人組成。但是在百年歷史長河中,義山章程歷經修改,至1998 年12 月23 日,特別董事會議通過修訂為止。在所謂「民主制度」下獲得過半通過,在董事會組成中,每個會館不論大小各增加兩位董事,故變為廣肇8 位,潮州、惠州、嘉應、海南各5 位,茶陽3 位,共計31 位組成,這是不根據歷史淵源和組織規定比例增加,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情!應該有待各方會館有識之士再商榷,以便能正本清源。是幸!
向跨世紀邁進
董事部為配合21 世紀之來臨,以迎合新的資訊年代的作業,斥資將秘書處及圖書館暨資料中心,全面電腦化。同時對會館未來之發展重新作周詳計劃,將會館原有之產業,作適當的裝修、加建或配合首都發展大藍圖,將舊店舖改建新大廈,以增加收益,為同鄉之福利及子女之教育費用,獲得更好的照應。